miLeKaLay108年第十屆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獎頒獎典禮

記者/劉伊容/整理報導

        Hu── Hu ─Hu 又到了原住民族文學報戰功的美好時刻!原住民族委員會假台大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舉行頒獎典禮,共享原住民族文學的榮耀與祝福。

1

本屆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獎,自今年8月1日開始收件,至10月1日截止,總共徵別散文、小說、新詩、報導文學等四項文類,來稿合格件數總計有120篇;經過各組初、複審委員謹慎而熱烈的討論後,最終共選出22篇作品以及19名獲獎人。

本屆小說組的首獎,由潘鎮宇(排灣族)的作品〈沒有月亮的晚上〉獲得,該作品以一起山老鼠事件帶出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自然保育與山林開發乃至於人際關係間的多重衝突,充滿濃烈的戲劇張力;二、三名的胡信良(泰雅族)〈鐵絲網外的天空〉、賴勝龍(阿美族)〈親愛的表哥〉則動用穿越和奇幻等創作元素,企圖以虛寫實,而此間貼合部落日常的敘事內容同樣扣人心絃。

散文組方面,游以德(泰雅族)以〈傭〉一文拔得頭籌,文中緊扣「幫傭」的生命經驗發揮,而泰雅族語、英語、粵語和臺語等多聲道的穿插運用,似乎暗示了臺灣原住民族在華語語系文學座標中可能的寫作位置;榮膺亞、季軍的胡信良(泰雅族)〈菸斗〉、潘一帆(布農族)〈與父過河〉,則不約而同地圍繞親族倫理主題開展行文,無論是聚焦於部落內潛藏的家暴事故,或者父子之間質樸卻淵厚的情感,都讓我們看見世代血脈交錯伸延的複雜面向。

新詩組冠軍由游以德(泰雅族) 的〈口傳史詩〉摘下,彷彿回歸神話時代的傳統,該詩「圖像」內容的演變,適足以對應島上政權幾經轉移之際,原住民族幾近失語的集體命運;二、三名的得獎作品為格格兒.巴勒庫路(排灣族)〈Kacalisian〉、莊嘉強(阿美族)〈一個原住民的誕生〉,當中既體現了「如假包換」的原住民獨特時空觀,亦不乏「出生入死」的原式幽默,將身分認同隱含的辯證性發揮得淋漓盡致。

至於過去相對冷門的報導文學組,今年也屢傳捷報,田雅頻(太魯閣族)以 〈Ima ka meiyah dmayaw teaki lxi skuy dama mu?誰能來採我父親的箭筍園?〉掄元,該作品以第一人稱記述一對轉作山農的年輕夫婦,在承租箭筍園後所歷經的種種困境與收穫,行文不僅自然流暢,亦能見微知著。第二名的李秀蘭(撒奇萊雅族)則以〈女巫學校II——2019 羅法思祭團筆〉獲得評審青睞,當中摹述自身學習族語、祭儀文化和祭詞的心路過程,第一手的翔實紀錄無疑備顯珍貴!儘管第三名從缺,然而高明文(排灣族)、蘇美琅(布農族)和潘宗儒(排灣族)等三位創作者卻得以分列佳作,在在顯示未來原住民投身報導文學寫作的潛力!

2

             整體而言,本屆參賽過程中,年輕一輩及青壯人口的投稿率相形更加踴躍,明顯「年輕化」、「世代相交替」的趨勢,無疑為原住民文學挹注了更多的可能與活力。參賽的作品題材廣泛,除卻演述原住民作者始終關注的身分認同、文化傳承、現代化衝擊等課題,值得注意的是,其創作手法和表達形式可謂與時變化,尤其能明顯看出世代之間的差異;有別以往,今年出現不少觸及家庭暴力、酒精和毒品入侵部落、土地與傳統領域議題等充滿寫實批判力道的作品,參賽者多角度、多層次的觀照視域,著實煥然一新。

可喜的是,原住民文學世代的傳承與接力,已然成形,在廣袤無垠的山海世界間,藉由一篇篇「原」意盎然的作品,持續向臺灣社會展示閱讀與寫作的美好價值!

更多新聞內容請至聯合新聞官網:

https://unitednewsgroup.com/

更多新聞內容請至聯合新聞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unitednewsgroup/

讀者投稿專欄請至聯合新聞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35358273254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