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羽辰/整理報導
台北「張老師」中心辦理
2021年疫起護家庭-疫情後的家庭維護國際研討會
財團法人「張老師」基金會台北分事務所於2021年11月7日舉辦「2021年疫起護家庭─疫情後的家庭維護國際研討會」線上論壇。當天線上有600多位關心此議題的名眾一起參與學習討論。論壇邀請日本、英國及台灣學者發表研究調查結果,期待透過專家學者讓實務工作者與社會大眾能一起關心疫情後的家庭變化,共同維護家庭中每個成員的身心健康。
本次研討會上午場次由「張老師」基金會涂喜敏執行長主持,首先邀請到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陳芬苓教授分享「疫情對台灣家庭與就業的影響」,陳教授分享疫情期間所做的研究發現,臺灣職場將面臨到三種改變,第一為收入減少的職業別增多,分別為航空業、餐飲業、計程車交通運輸業、旅遊業者;其次則是因疫情關係工作量倍增的職業,分別有外送人員、醫護人員、警察機關、以及主管疫情之政務官等;最後則是因疫情關係而使得工作型態有所轉變,首先為教師、網路中輟、一般零售店家等職場。在本次研究也發現收入不錯的行業別則衝擊最大,就業狀況亦有所延宕,減少學習投資等現象產生。第二位分享者邀請到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施侒玓助理教授來分享「疫情後的臺灣家庭狀態與關係」,施教授透過質性訪談發現約80%的家庭支持並願意遵守防疫措施;64%兒少想回到原本的學校生活;56%兒少表示因為有更多相處時間而增進家人關係。研究也發現國人對於防疫政策配合度極高,並且透過本次疫情,亦讓國人重新檢視與排序人生價值。上午場最後邀請日本關西福利大學福利學部吉田初惠教授與英國基爾大學心理系黃菁瑜助理教授則分別透過在地經驗,分享日本與英國兩國分別在疫情後,家庭關係的變化,所產生的現象與看見;包含身心健康、伴侶關係、親子關係等都有相對性的影響。
研討會下午場次則邀請到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彭淑華教授擔綱論壇一「重大事件對家庭的衝突與影響」之主持人,活動當日透過台北「張老師」侯蓉蘭督導與台中「張老師」陳玥君督導的分享講述,看到在疫情下保護性工作的發現與省思及未來如何因應因疫情影響而發展出不同的工作服務模式。論壇二「重大事件對社會的影響與關注」則邀請到東吳大學心理學系張本聖副教授擔任主持人,在金車文教基金會曾清芸總幹事分享疫情期間,如何發現青少年心理健康之需求。發現74%青少年因為疫情而取消活動無法社交感到遺憾鬱悶;64%青少年因疫情而擔心影響父母親收入等。亦邀請到張老師文化公司萬儀總編輯分享疫情期間所推出的線上心理講座,共辦理36場次共7769人次參與。也發現到國人重視心理健康的需求,未來將持續辦理線上課程服務,提供多元心理健康議題。論壇閉幕式邀請到「張老師」基金會葛永光董事長來感謝今天所有分享的老師及參與者。葛董事長也表示「張老師」基金會長期關注台灣社會大眾的心理健康,疫情期間學校停課、經濟受到衝擊,家庭生活形態改變,少了許多社交聚會活動,生活受到許多限制與改變,在家裡的時間變多,家庭衝突、親子關係伴隨著問題慢慢出現危機等,本會也都會持續關心及主動提供創新服務,盡一份心力。
「張老師」藉此呼籲疫情期間需要的是彼此關心與關懷,而在關懷中如何看到需要,提供協助時又該如何謹守界線不失尊重,期待透過「2021年疫起護家庭─疫情後的家庭維護國際研討會」能讓國人與實務工作者能彼此扶持,一起維護身心安全,重視心理健康之工作。
「張老師」1980公益輔導專線會一直持續陪伴國人心理健康。
更多新聞內容請至新聞官網:
更多新聞內容請至新聞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unitednewsgroup/
讀者投稿專欄請至新聞臉書: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