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煙氾濫是毒駕男撞死三重警背後主因,煙毒不分家,徹底禁絕電子煙才是根本之道

記者/呂理謀/整理報導

本月13日凌晨,有毒品等多項前科的黃姓嫌犯,在吸食被稱為「僵屍煙彈」的「依托咪酯」電子菸後,仍開車上路,疑似精神恍惚,高速撞上三重分局警備車,導致年輕優秀的黃姓員警當場失去生命跡象送醫不

治。「國教行動聯盟」(簡稱「國教盟」)暨「台灣共善促進協會」(簡稱「共善協會」)長期關心青少年菸害及毒害問題,鄭重呼籲政府及社會大眾藉此令人痛心的事件,應正視電子煙氾濫以及煙毒不分家問題,徹底查緝、禁絕電子煙才是根本之道。理由如下:

一、電子煙已成為吸食毒品主要管道

在毒駕男撞死三重警九天前(7月4日),刑事局偵查第三大隊第一隊(下稱三大一隊)宣布查獲販毒集團於新北市蘆洲地區設置毒品分裝場,以分裝、製造新型態俗稱「殭屍菸彈」(「依托咪酯」)之毒品電子

菸彈並販售、流通於雙北、基隆地區(註1)。可見電子煙已成為吸食毒品主要管道,毒品加入電子煙油已成普遍現象!毒品毒駕男黃姓嫌犯因吸食「殭屍菸彈」(「依托咪酯」)之毒品電子菸與此脫不了關係!

2019年8月,美國爆發 EVALI ( 電子煙相關肺傷害),造成2807人急診住院, 其中68人死亡,八成是35歲以下年輕人。美國CDC調查報告指出,病患所使用的電子煙中,超過七成檢測出含四氫大麻酚(THC,大麻主要成分)(註2),英美菸草公司(BAT)2021年1月在英國曼徹斯特推出大麻電子煙 VUSE CBD Zone,再以1.26億英鎊收購加拿大大麻製造商股份,煙毒不分家已是國際趨勢。。毒駕男所使用的電子煙彈中的「依托咪酯」為靜脈麻醉劑藥物,屬化學藥品,吸食後會出現無法思考、控制身體、異常顫抖、抖動等行為,故被稱作「殭屍菸彈」!毒品集團更聲稱可作為大麻之合法替代物。法務部雖已於6月13日召開毒審會決議將「依托咪酯」列管為第三級毒品,卻已緩不濟急。

二、新興菸品(電子煙、加熱煙)讓青少年更容易接觸毒品、更容易成癮

根據台灣學者、英國牛津大學醫學健康學院(Nuffield Department ofPrimary Care Health Sciences)陳子瑄博士刊登於《菸草致病期刊》(Tobacco Induced Diseases)的研究,在美國青少年中,每20位就有

一位使用拋棄式電子煙,濫用情形猶如現代版「鴉片危機」!國民健康署110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結果顯示,國中生、高中職生電子煙使用率分別由107年1.9%與3.4%上升至110年3.9%與8.8%,推估有超過7.9萬名青少年正在使用電子煙、1.6萬名使用加熱菸,顯見新興菸品氾濫已對青少年形成嚴重的健康危機。依據近日《2024新興菸品認知調查》調查(註3),有74.1%民眾,認為青少年吸菸問題相當嚴重;對於吸菸人口年輕化,有70.9%的民眾「會擔心」吸菸造成的健康傷害未來將加重健保負擔;有75.8%的民眾認為新興菸品「會讓青少年族群更容易開始吸菸,造成菸品成癮」。

三、煙毒不分家 徹底禁絕電子煙才是根本之道

上述民調中,近七成(68.2%)民眾認為,青少年的菸害防制配套措施「不充足」。其中,民眾認為最需加強的是「網路販賣菸品氾濫」(64.6%)。民眾的擔憂不是沒道理,網購便利使得青少年容易購買新興菸品,政府應從販賣源頭管理,徹底禁絕電子煙,降低青少年取得機會,才是防止毒駕男撞死三重警類似事件根本之道。

自去年1月12日菸害防制法修法通過禁止電子煙已屆滿一年半,然而民調中民眾知道「菸害防制法全面禁止電子煙」的比例卻還不到六成(59.8%),顯見對菸害宣導仍有相當大的努力空間。

國教行動聯盟(簡稱國教盟)、台灣共善促進協會(簡稱共善協會)強烈呼籲政府及社會大眾藉此令人痛心的事件,應正視電子煙氾濫以及煙毒不分家問題,徹底查緝、禁絕電子煙才是根本之道。國教盟、共善

協會與兒童健康聯盟基於關懷下一代之健康與福祉,並將於7月27日上午於台大公衛學院201會堂舉辦「2024臺灣青少年藥物濫用防制對策論壇」,邀請立法委員、學者專家、民間團體代表、政府單位主管共聚一堂透過專業對話交流,形成共識,共同研商保護青少年避免毒品危害之對策。

備註:

  1. 「殭屍煙彈」正式列毒|刑事局三大一隊破首宗「依托咪酯」電子煙彈分裝場/徐煜勝/警政時報/2024年7月5日
  1. https://www.cdc.gov/tobacco/basic_information/e-cigarettes/severe-lung-disease.html
  1. 民調:75%民眾認為新興菸品會更容易讓青少年吸菸成癮/謝莉蕙/ Newtalk新聞/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4-05-30/921880

更多新聞內容請至報社新聞官網:

https://unitednewsgroup.com/

更多新聞內容請至報社新聞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unitednewsgroup/

讀者投稿專欄請至報社新聞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35358273254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