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理謀/整理報導
青少年性病問題不僅影響社會整體公共健康,更可能因患病後延遲就醫,導致不孕,進而加劇少子女化問題。國教行動聯盟(國教盟)於2024年12月23日參加立法院「啟動性平教育2.0」公聽會時,提出2023年淋病數據的驚人成長,強調必須高度關注青少年性健康問題。2025年1月13日,國教盟再次發佈新聞稿,提醒衛福部作為性病防治的主責機關,應迅速採取行動。然而,最新出爐的2024年數據更令人震驚,特別是淋病與梅毒在不同年齡層和性別間的驚人增幅,進一步證實青少年性病低齡化與女性病例急速增加的現象。
淋病:青少年性病的快速蔓延,女性病例倍數增長
總體情況(10-19歲):2012年至2024年,淋病總病例數不分男女均呈現6至7倍的暴增,顯示性病在青少年群體中的快速傳播。2020年成為轉折點,病例數大幅增加,反映防治資源不足與青少年性行為改變的影響。
10-14歲女性:女性病例數自2018年起呈現近6倍的增長,2023年達到41例(2024年33例),遠高於同齡男性的4例(2024年7例)。女性的快速增長顯示淋病低齡化問題嚴重。
15-19歲群體:性別差異明顯,男性病例數自2012年的111例增至2023年的756例(2024年692例),女性從26例增至222例(2024年176例),增幅均超過6倍。雖然男性病例數較多,但女性增幅不容忽視。
梅毒:女性病例大幅領先,低齡化趨勢加劇
總體情況(10-19歲):梅毒總病例數在2012年至2024年間增長了近4倍,但女性病例增長速度遠高於男性。相較淋病,梅毒的低齡化與女性病例急速增加更為明顯。
10-14歲女性:近9倍增長,女性病例數自2018年起出現9倍增長,2024年達到17例,遠高於男性的4例。女性低齡化趨勢特別顯著,反映家庭與學校在性教育上的缺失。
15-19歲女性:53倍增幅,女性病例數在2014年至2024年間激增53倍,從4例增至211例。
公共健康政策的空白:性健康資源停止的警訊
在2024年12月23日的「啟動性平教育2.0」公聽會中,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陳建志副教授透過文獻計量分析工具VOSviewer,揭示了2020年COVID-19疫情後公共健康(Public Health)議題的重要性。國教盟進而檢視相關公共健康政策後,發現多項青少年性健康計畫自2020年後陸續停止,包括:
大專校院性教育計畫於2020年7月停止。
高中以下性教育計畫於2021年8月停止。
衛福部青少年性健康促進服務計畫於2023年12月停止。
此外,健康教育專業師資不足問題也更加劇了青少年性病防治的困難。國中健康與體育領域中,每週只有一節的健康教育課因非屬會考考科,學校往往配課給其他未具該科目專長的國英數老師授課,許多偏鄉、小校甚至完全沒有任何健康教育專長師資,導致整體性健康教育的缺失。
國教盟的訴求:立即啟動青少年性健康防治計畫
針對青少年性病數據的驚人增長,提出以下三大訴求:
跨部會合作啟動性健康計畫:
衛福部與教育部跨部門的學校衛生委員會,應立即啟動涵蓋性騷擾、性侵害、性病防治、未婚懷孕等議題的青少年性健康計畫。
制定中央家庭教育政策:
將青少年性健康納入家庭教育政策,結合兒少權益法修訂,提升青少年家庭中的青少年性健康教育資源。
訂定本土化性健康教育指導綱要:
整合專家、家長與學生意見,參考實證研究數據,設計符合台灣文化的課程內容,由教育部與衛福部共同主導。
性病數據的驚人增幅是台灣社會應共同面對的重大警訊。國教盟呼籲社會各界攜手合作,將青少年性健康視為優先議題,透過教育、預防與政策行動,為下一代建立更健康的未來。
附件圖表如下:
2012到2024年間 性病數據 | ||||||||||
淋病 | 男(10-14) | 女(10-14) | 男+女(10-14) | 男(15-19) | 女(15-19) | 男+女(15-19) | (10-19) | 10-19人口數 | 對比2012年人口減少數 | 每10萬人口數淋病個案數 |
2012 | 1 | 5 | 6 | 111 | 26 | 137 | 143 | 2,975,245 | 4.81 | |
2013 | 0 | 3 | 3 | 169 | 35 | 204 | 207 | 2,876,629 | 3.40% | 7.2 |
2014 | 1 | 6 | 7 | 181 | 34 | 215 | 222 | 2,773,163 | 7.30% | 8.22 |
2015 | 3 | 7 | 10 | 267 | 49 | 316 | 326 | 2,657,642 | 12.00% | 12.23 |
2016 | 2 | 23 | 25 | 324 | 56 | 380 | 405 | 2,542,328 | 17.00% | 15.93 |
2017 | 4 | 17 | 21 | 312 | 68 | 380 | 401 | 2,425,114 | 22.70% | 16.62 |
2018 | 3 | 7 | 10 | 248 | 51 | 299 | 309 | 2,356,933 | 26.20% | 13.2 |
2019 | 3 | 10 | 13 | 315 | 54 | 369 | 382 | 2,269,369 | 31.10% | 16.83 |
2020 | 9 | 17 | 26 | 558 | 134 | 692 | 718 | 2,128,334 | 39.80% | 33.78 |
2021 | 7 | 21 | 28 | 638 | 148 | 786 | 814 | 2,057,481 | 44.60% | 39.61 |
2022 | 6 | 15 | 21 | 678 | 156 | 831 | 852 | 2,040,806 | 45.80% | 41.75 |
2023 | 4 | 41 | 45 | 756 | 222 | 979 | 1024 | 2,034,218 | 46.30% | 50.34 |
2024 | 7 | 33 | 40 | 692 | 176 | 868 | 908 | |||
梅毒 | 男(10-14) | 女(10-14) | 男+女(10-14) | 男(15-19) | 女(15-19) | 男+女(15-19) | (10-19) | 10-19人口數 | 對比2012年人口減少數 | 每10萬人口數梅毒個案數 |
2012 | 0 | 0 | 0 | 123 | 25 | 148 | 148 | 2,975,245 | 4.97 | |
2013 | 1 | 0 | 1 | 111 | 5 | 116 | 117 | 2,876,629 | 3.40% | 4.07 |
2014 | 1 | 0 | 1 | 99 | 4 | 103 | 104 | 2,773,163 | 7.30% | 3.75 |
2015 | 0 | 0 | 0 | 117 | 7 | 124 | 124 | 2,657,642 | 12.00% | 4.67 |
2016 | 1 | 2 | 3 | 145 | 9 | 154 | 157 | 2,542,328 | 17.00% | 6.18 |
2017 | 2 | 0 | 2 | 162 | 7 | 169 | 171 | 2,425,114 | 22.70% | 7.05 |
2018 | 2 | 0 | 2 | 153 | 12 | 165 | 167 | 2,356,933 | 26.20% | 7.09 |
2019 | 1 | 2 | 3 | 145 | 16 | 161 | 164 | 2,269,369 | 31.10% | 7.23 |
2020 | 5 | 2 | 7 | 132 | 17 | 149 | 156 | 2,128,334 | 39.80% | 7.33 |
2021 | 1 | 2 | 3 | 150 | 28 | 178 | 181 | 2,057,481 | 44.60% | 8.80 |
2022 | 0 | 3 | 3 | 184 | 81 | 265 | 268 | 2,040,806 | 45.80% | 13.13 |
2023 | 2 | 8 | 10 | 260 | 138 | 399 | 409 | 2,034,218 | 46.30% | 20.11 |
2024 | 4 | 17 | 21 | 316 | 211 | 524 | 545 | |||
(資料來源 疾管署 內政部) |
更多新聞內容請至報社新聞官網:
更多新聞內容請至報社新聞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unitednewsgroup/
讀者投稿專欄請至報社新聞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