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先生 說書
和合二仙山 (上篇)
和合二仙山在花蓮縣豐濱鄉,上圖双峰之山即是!
此地是趕集秘境水源處,水清淨可以生飲,知者甚少!
在佛門有些高僧,行徑瘋瘋癲癲,也不管世人投以異樣眼光,行事我行我素!例如濟公活佛,金山活佛,布袋和尚等。
唐朝天寶年間也出了幾位異行僧人,一位是豐干和尚,還有寒山與恰得!此三人相傳是阿彌陀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轉世遊戲人間,點化世人!唐朝流行“唐詩“,從宮廷到民間,無不挖空心思作詩作曲,爭奇鬥艷!講究詩之格律,平仄,押韻,對仗!但難免流於工巧匠氣,寒山子算是唐朝的“白話詩人“,豪放不拘,故不為儒家文人所喜,所以他的詩在唐詩三百首找不到! 寒山的詩在中國文壇不吃香,可是在佛門與道門卻普遍受到喜愛,尤其在日本,全國上下甚至三尺之童無不知張繼之“楓橋夜泊“!此詩傳唱千古,即是歌頌楓橋寒山寺的夜半鐘聲! 近代歐美嬉痞風起,他們共推一千年前唐朝的寒山子為共同偶像!喜愛之深,無以復加!
寒山出家前,本是儒生,兼習醫道,後在天臺山國清寺出家!平日出入,携帶一只葫蘆,内裝丹丸,遇有身疾者,輒施藥濟生,頗有奇應!拾得則是從小被人在路旁所拾,送入國清寺當小沙彌,因無名姓,故取名“拾得“現在那座山頭,稱為“拾得嶺“!兩人在國清寺結緣,如兄弟般,形影不離,拾得是跟屁蟲,凡事以寒山馬首是瞻。
大凡佛門叢林道場,最重視戒律威儀,偏偏寒山/拾得不受拘束,因此與豐干老和尚都被安排在香積厨房,一個樁米,一個火工,一個洗碗,邊作工邊吟詩對唱,也樂得不必與眾僧、施主攪和在一起,快樂的不得了!不知經過多少年,寒山常以樺皮為冠,放浪形骸!拾得則是永遠鶴髮童顏,總也不老!很像八仙中的藍采和,他們三人不受酒戒,只差没有“佛跳牆“!終於有一天,寒山動了遠行的念頭………
看倌們,下回分解!
和合二仙山!下篇,完結篇
靜極思動,寒山成了遊方和尚,拾得形單影隻,癡癡的等寒山師兄歸來…….,一等三年,再等又三年,共九年没有音訊,拾得決心尋找師兄下落,但人海茫茫,怎麼找起啊?每到一處,拾得逢人就問是否有一僧人,腳穿大木屐,身穿百衲衣,頭戴樺皮冠,身背一葫蘆!拾得尋遍各大名刹古寺,卻毫無消息!看倌們,看到這裹,就會聯想到曰本人的裝束吧!没錯!唐朝古代的僧人裝備,就是大致如此!
原來寒山子隱居在姑蘇城外的一間無名古寺修行!現在這間古寺就叫“寒山寺“
回味一下張繼的“楓橋夜泊“吧!
夜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一天晚上拾得作了一夢,看見寒山站在一座石橋上,朝他招手,天空飄著火紅的雲霞,四周是滿滿金紅的楓葉,突然一陣狂風吹來,全部楓葉飄落橋上,如火如荼的漫天楓葉,簇擁著全身紅光的寒山師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莫非寒山師兄居所與有楓葉的橋有關?再一打聽,姑蘇城外,真的有一座石橋,周遭全是楓樹,地名就叫“楓橋“!
互相思念的兄弟終於見面了!遠遠就傳來寒山的歌聲!拾得的眼眶紅了!迎面而來的正是仙風道骨,狂放不拘的寒山,歌聲伴隨著田埂旁的荷花香,拾得順手摘了一朵鮮紅欲滴的“荷“花,送給了思念已久的寒山,寒山喜出望外,正好將剛化緣得來的一“盒“素齋,送給拾得師弟!
兩人手拉手,在藍天綠野又唱又跳,團團打轉!兩人路過楓橋橋頭,正好一户人家在辦喜事,張燈結綵,鼓樂喧天!寒山/拾得被主人熱情邀請進了屋……..!婚禮一片喜氣洋洋,但總不好意思白喝喜酒吧!靈光一閃!有了!兩人將手中的“荷“花與素齋“盒“,作為賀禮!再說了吉祥話,“荷盒“與“和合“諧音,主人與新人對充滿了吉祥兆頭的巧合,滿心歡喜,笑的合不攏嘴!
“和合二仙!和合二仙“有人叫了起來!全埸賓客歡聲雷動!
從此“和合二仙“的名稱就傳開來了!
在花蓮縣豐濱鄉的深山,人跡罕見之地,堪稱秘境!就有兩座翠綠山峰,千萬年來,形影相依,永不分離,稱為“和合二仙山“!實至名歸!
看倌們!何時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