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坤松 /整理報導
孩子的競爭力不能被政治犧牲
爭議多時的語文課綱,本來應該已經隨著教育專業的步伐塵埃落定,卻傳出要再次被政治力翻案的聲音。事實上,這次的爭議並非白話文與文言文的爭議,而是教育專業與非教育專業之間的拔河。
課程制定是一門專業,在制定過程中,教育專家必須依據孩子的生、心理發展,一步步建構孩子的學習框架,還要考慮如何加深加廣,讓孩子的實力不斷增強。在這種精心設計課程中培養出的孩子,才能朝全人發展,面對社會競爭。
語文課程制定的好壞,更攸關孩子未來的競爭力。語文是孩子學習各領域的橋樑,所以,在我國的十二年國教課程中,課程設計者依據各年級孩子的發展,讓孩子透過加深加廣的文本,培養更強更好的閱讀理解能力。
這次語文課綱爭議,最讓人詬病的地方,在於課程的討論無視於孩子的語文能力建構,對於孩子語文能力低落可能造成的競爭力衰退,更幾乎沒有著墨。語文教育專業人經過縝密討論所設計出的課程,居然要被一連串非專業的政治力裂解!
請問,當政治力凌駕於教育專業之上時,孩子的競爭力怎麼辦?孩子的未來怎麼辦?誰要為孩子的競爭力下滑負責?
以德國編寫德語為例:他們會找學童語文認知學、在地文化發展、學童心理學、美術編輯等上百位各領域的專業人士來共同討論和編輯適合各年齡層學童語文發展的語文教材。如此嚴謹的教材編撰,讓學童學習語文不再有隔閡,才是以專業的態度在對待學童的語文發展;反觀台灣,一個不以孩子認知發展為出發點的文白選才之爭,只是讓第一線教師看到教育部帶頭踐踏教育專業這件事。
在全球化、勞動力不斷被機器取代的時代,孩子需要比以往更強的吸收新知的能力,才能讓他們在打破國界的競爭洪流中,站穩腳跟,與全世界人才一爭長短。良好的語文能力,在競爭力中扮演關鍵角色。因此,身為大人的我們,有義務為孩子設計出一個更有競爭力的語文課程,為孩子的未來舖路,才不會讓孩子被全球化的洪流淹沒。
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 苗栗縣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師職業工會 台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