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魚往事上篇
烏魚自古就是產在江淅閩粵沿海,是吳越(夷粵)人在沿海的常見魚類,每年十二月東北季風吹起,烏魚就成群結隊隨著寒流南下,渡過台灣海峽到台灣西南部,尋找溫暖封閉的小海灣來產卵。
大約從安平、左營、旗津、打狗、到東港一帶,那裏的位置剛好是東北季風最弱的地方,冬季陽光燦爛,在強烈太陽照射下,烏魚群在同一時間,群體一起射精排卵,然後雌、雄魚一起擺動身體,拍打尾巴,將港灣的海水攪的混混濁濁,如此確保魚卵的受精率能達到百分之百,很快能孵化成小魚,再廻游大陸東南沿海!
如此生命繁衍過程,千萬年來從未改變,唉!感嘆大自然真的很奧妙!
也因為烏魚,牽動大陸東南沿海,自古就有漁民追逐烏魚群,來到台灣西南沿岸,捕得烏魚,將魚肉與魚卵醃漬起來,運回閩粵江浙出售,來年再次前來時不忘從閩南載運米塩到台灣銷售,所以自古民間兩岸貿易往來頻繁,皆拜烏魚之賜。
明清以後,大量移民來台灣落地生根,成了台灣人。自己就發展出漁船漁業,台灣西部、南部、東北部,只要有適合港灣,就先發展成漁港。
當每年一月冬至前後,全台灣的漁船就全部動員起來,往西南沿海圍捕烏魚。
寒流一波一波而來,漁民的心反而愈來愈火熱,因為愈冷烏魚就愈來愈多!
約五十年前的冬至時期,常見報紙斗大的字,寫著”烏魚來了”!西南部的漁船得地利之便,就在岸邊港灣守侯,看見魚群來了,黑壓壓一片……,全村的人頓時像炸開的鍋一樣,男女老少一起圍捕,那可熱鬧了!
那是最省事的守株待兔捕魚法,烏魚就像是自投羅網的”上天賜給的禮物”,年年如此!所以烏魚又稱”信魚”,因為守信,從不失約……
烏漁是另外一種從海上來的”烏金”,烏金造就很多漁民變成”漁富、漁户”,蓋了洋樓,買了車子,訂了更大的現代化新船,連娶媳婦風風光光也是指望每年的烏金年終獎金。
大約是民國41年,我的師父妙真子開始遵祖命,從台灣東部玉里傳道到南方澳,在南方澳收了幾位早期的漁民弟子,竟意外有了這篇烏魚往事因緣……
從來好夢最易醒!同時期台灣的烏魚收獲量也悄悄有了變化!
看倌們!下回分解!
撰文:唐英隆
文章整理:方家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