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由賢/整理報導
技專校院特殊選才創造特權階級 升學制度的公平性完全被破壞
升學制度應確保公平性,才能避免產生特權與階級。然而,今年首度辦理的「科技校院四技二專特殊選才入學」卻限定與「特殊專才」不相干的身分規定,創造了特權,重創升學制度的公平性。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全教總)檢視今年「科技校院四技二專特殊選才入學」各校簡章,發現在參與特殊選才招生管道當中,高達三分之一招生名額(如附表),其資格條件限定為「屬學校型態、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含不具學籍自學生)學生。」意即三分之一的招生名額是保留給「實驗教育」的學生,等於是為「實驗教育」學生開了一個後門。
眾所周知,「特殊選才」的目的在於篩選具有某些特殊才能,卻無法在主要升學管道的學測、統測中被看見的學生,其目的在於讓具有特殊才能學生的潛能得以發展。因此,「特殊選才」的前提是有特定的「特殊才能」,也唯有以「特殊才能」作為篩選標準才具有公平性。然而,全教總經檢視「招生學校及系科(組)、學程、名額與甄審方式」,統計在參與特殊選才招生管道17校94個系科(組)、158個招生名額當中,共有8校28系科(組)36個招生名額(22.78%),其資格條件僅有「屬學校型態、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含不具學籍自學生)學生」唯一一項,等於是替實驗教育學生開了一個大後門。另有4校8個系科(組)21個名額將「屬學校型態、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含不具學籍自學生)學生」列為資格條件之一(只要符合其一),在其他條件屬高門檻(如北科車輛工程系將國際發明展獲得金牌列為資格)前提下,亦形同保送實驗教育學生入學。以上兩者合計57名,超過總額的三分之一(36%)。
這三分之一的「特殊選才」考量的不是「特殊才能」,而是「學校出身」。以熱門的台北科技大學為例,其參與特殊選才招生之19個系科組(各1個名額)中,竟有高達14系科組將「屬實驗教育學生」列為唯一的資格條件,完全不考慮該生是否具備該系科之性向與能力,如機械工程系完全不考慮其對機械領域是否具備相關才能表現,只要是實驗教育畢業學生即可錄取。等於是只要實驗教育的學生,即便是影音實驗學校、舞蹈實驗學生畢業的,都可以循此管道入學機械工程系,反而是一般學校畢業具有工程機械特殊才能的學生被這種「特殊選才」摒棄在外。這不是「特殊選才」,這根本是以身分別來決定入學資格,創造新的特權和階級;這讓真正具有特殊才能的學生被實驗教育出身的學生踩在腳底下,升學制度的公平性蕩然無存!
升學制度本應具有公平性,除了保障弱勢之外,不應該用身分或出生來決定升學門檻。但是,首度辦理的「科技校院四技二專特殊選才入學」卻活生生上演一場「萬般皆下品,唯有實驗教育高」的荒謬劇情。全教總認為這種限定實驗教育學生入學的規定,徹底破壞了升學制度的公平性,保障有權有勢階級的方便之門,是升學制度的大倒退、是國家教育之恥辱,全民應共同來譴責,並要求教育部立刻停止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