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若夢」畢業展開幕,醒吾新媒開啟逆轉人生

記者/張金鳳/整理報導

醒吾科技大學新媒體傳播系展開第18屆畢業展,以精彩的短片與紀錄片展現他們對影像敘事與社會觀察的深刻理解。本次活動涵蓋劇情片、微電影、紀錄片與美食節目等多種類型,而《逆轉人生-林棋凡》記錄一位克服困難並獲得成功的台灣青年故事,展現堅毅與夢想的力量。

醒吾科技大學新媒體傳播系第18屆「浮生若夢」以創意和熱忱為核心,充滿創意與青春活力的15組學生,以精彩的短片與紀錄片展現他們對影像敘事與社會觀察的深刻理解。

「浮生若夢」主視覺理念來自唐代詩人李白的詩詞,代表著對短短人生的感慨,它像短暫的一場夢,卻相當真實且充滿各種色彩。展場另設影視區及《墨彩》的噴漆體驗區,讓觀眾身臨其境。

《再見,妳好》探討遺憾與愛的珍貴,提醒我們要把握當下;《沉迷》刻畫了當代青少年在家庭與社會壓力下的成長掙扎;《拾》則講述了親情與和解的溫暖力量。此外,《複製》深刻描繪了家庭暴力的循環,而《悔途》則帶領我們思考人生錯誤與悔恨的課題。《回映》探討經歷親情與夢想的掙扎,詮釋家庭、夢想與成長的交織。

《燭夜未歸》是一部充滿懸疑與驚悚氛圍的微電影。《elf》則聚焦於人生低谷中的療癒力量,描繪每個人生命中的「小精靈」如何用愛與善意陪伴我們度過難關。《日安》以勵志劇情片的形式,傳遞「追夢不分年齡」的理念。《破碎時光》則深刻探討家庭暴力對孩子的影響,透過親子之間的衝突與和解,讓家庭重拾希望。

在社會議題方面,《龍鳳獅》關注傳統文化的流失,希望大家都能重視台灣武術文化。《墨彩》探索塗鴉藝術的發展,了解不同的社會藝術與文化。《竹城好食》帶領大家重新發現新竹的美食魅力。

《幼鳥指南》以創作表達理想,導演黃宇慶表示,這部作品探索了成長與迷茫,希望觀眾在觀影過程中能找到共鳴,喚起對初心的回憶。他強調,這不僅是團隊的畢業製作,更是一個傳遞想法的渠道,透過影像訴說感受與故事,與觀眾心靈相連。

《逆轉人生-林棋凡》林棋凡戲劇化的反差人生,從一個幾近自閉、開不了口的失語男孩搖身一變成為精通13國語言的海歸博士、榮獲國際旅館金鑰匙組織,國際金鑰匙榮譽會員證書、頂級黑卡與榮譽勳章,獲聘總統府學術專業顧問,正是年輕學子最勵志的效法對象。

林棋凡表示:「進入醒吾之前,我的人生彷彿是一場惡夢。7歲時,一場意外的電擊讓我的人生從彩色變成黑白。當時我的腦細胞約95%受到嚴重損傷,在醫院急救時,我只記得母親的哭聲。然而,進入醒吾,是我人生中最美的一場夢。

那時,老師們鼓勵我們努力學習英文,我便開始刻苦練習,接著學習日文,還加入合唱團。這些經歷改變了我的人生,也讓我下定決心前往法國,開啟一段嶄新的旅程。」

校長陳寶億表示:「林棋凡是醒吾科大觀光系的傑出校友,他在影片《逆轉人生-林棋凡》中展現了令人動容的奮鬥與堅韌精神,充分詮釋了同學們對社會的關懷與深刻觀察。在此,我想對所有畢業生說:請保持熱情,堅持信念,勇敢追逐夢想。無論未來遇到什麼挑戰,請記得,醒吾永遠是你們堅強的後盾!」

新蔓國際流行藝術時尚總監兼合夥人林裕凡表示,作為林棋凡的哥哥,他深知棋凡在生命中在醒吾科大所獲得的關愛與扶持。即便棋凡畢業多年,也能真切體會到師長們對他的關懷,請同學們務必要珍惜這份難得的支持與溫暖。

新媒體傳播系主任林添勝則提到,今年迎來第18屆畢業生,象徵著系所走過了22年的歷程,見證了從資訊傳播系時代到新媒體傳播系時代的跨越與成長。他強調,《逆轉人生-林棋凡》的故事生動詮釋中國人的一句話,「大難不死,必有後富貴。」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會面臨一個關鍵的試煉—忍辱。他勉勵所有畢業生,勇敢面對挑戰,只要挺過難關,成功就在不遠的前方。

此次活動邀請多位業界嘉賓共襄盛舉,包括頂級服務管家私人1對1-董事長兼創辦人、巴黎與R20綠色婦女基金會台灣代表林棋凡、新蔓國際流行藝術時尚總監兼合夥人林裕凡、新加坡商 XCEL NEXT 創投執行合夥人顧及然、明星電控業務副總陳塏延及知名女明星私人管家陳姵頤。

醒吾科大師長包括校長陳寶億、副校長張煜權與國安民、學務長王景南、副學務長朱春暉、副教務長賴秀女、商管學院院長李國豪、設計暨藝術學院院長盧正崇、觀光餐旅學院院長黃寶元、資訊科技應用系所主任陳慶忠、流行音樂創作系主任張淳菡、表演藝術系主任劉唐成、時尚造形系主任傅茹璋、國際商務系童靜文、推廣教育中心主任吳宸漢及國際處執行長黃巧玲等人。

醒吾科大新媒系校內展從3月26日至3月28日於校區忠誠樓402暨五樓科技藝術展演中心展出;校外展於5月3日、4日及6日,移師至台北市剝皮寮歷史街區盛大舉辦。歡迎各界蒞臨畢展會場參觀,給予學生批評與指教。

新聞影片連結網址:

更多新聞內容請至報社新聞官網:

https://unitednewsgroup.com/

更多新聞內容請至報社新聞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unitednewsgroup/

讀者投稿專欄請至報社新聞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35358273254337/

發表迴響